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特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温柔风2022-06-26 00:40:30情感1142

将心理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而且只有这个前提才使精神分析学有可能解释心理生活中的病理过程——这些病理过程的普遍性象它们的重要性那样值得重视——并把它们安置在科学的结构之中。换句话说,精神分析学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但是必须把意识看作心理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可能和其他性质一起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如果我可以设想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阅读这本书的话,那我就应该难备好看到我的一些读者会在此停顿下来,不再读下去;因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精神分析学的第一句行话。对于大多数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关于有不是意识的心理的东西的思想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以致在他们看来这种思想是荒谬的,仅用逻辑就可驳倒的。我相信这只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对使这种观念成为必要的催眠和梦的有关现象——除了病理现象以外一—加以研究。他们的意识心理学在解释梦和催眠的各种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

“被意识”(“being conscious”)首先是一个纯粹描述性的术语,它基于具有最直接、最确定的性质的知觉(perception)。经验不断表明,一种精神要素(例如:一种观念)通常并不是在时间上延续了一定长度的意识。相反,一个意识状态在特性上是特别短暂的;此刻作为意识的观念不一会儿就变了样,虽然在某些容易出现的条件具备以后它还会恢复原样。在这问隔当中,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观念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latent),这样说是意味着它在任何时候都能变成意识。或者,如果我们说它是无意识(unconscious),我们也应当对它作出正确的描述。这里,“无意识”与“潜伏的并且能够变成意识的”是一致的。毫无疑问,哲学家们会反对说:“不对,‘无意识’这个术语在这里不适用;只要观念处于潜伏状态,那它就全然不是任何心理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反驳他们只会把我们引向无益的措词上的争辩。

但是,我们沿着另外一条途径得出无意识这个术语或概念,即在研究某些经验中发现心理动力学起了一部分作用。我们发现——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这样想——有非常之强有力的心理过程或观念存在着(这里,数量的或经济的[economic]因素首次成为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它们自己并不是意识的,但却能够在心理生活中产生普通观念所产生的一切结果(包括那些本身能够变成意识的观念所产生的结果)。这里不必再重复以前多次解释过的那些细节,而只要指出这样一点就够了,即精神分析理论在这一点上断言:这样的观念之所以不能变成意识,是因为有某种力量与其对抗,否则它们就能够变成意识,随后必将显示出它们与其他为人们所公认的心理要素间的差异是多么微小。一个事实已使这个理论成为不可辩驳的,这个事实就是,在精神分析学的技术中,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消除那种对抗力量从而能使前述那些观念成为意识。我们把观念在成为意识之前所处的状态称为压抑。在分析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实行压抑和保持压抑的力理解为抗拒。

这样,我们从压抑的理论中获得了无意识概念。对我们来说,被压抑的东西(the repressed)是无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看到,我们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另一种被压抑的,在实质上干脆说,是不能变成意识的。这一对心理动力学理解不能不影响到术语和描述。仅仅在描述性的意义上是无意识的而不是在动力意义上是无意识的那种潜伏,我们称之为前意识;我们把术语无意识限制在动力意义上无意识的被压抑上;这样,我们现在就有了三个术语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它们的意义不再是纯粹描述性的了,与其说前意识接近无意识,大概不如说它更接近意识,并且,既然我们称无意识为心理的,那我们就应该更不犹豫地称潜伏的前意识为心理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与哲学家们取得一致意见,循着习惯的道路,把前意识,也把无意识都与意识心理区别开来,以代替我们的说法呢?哲学家们会提议:应该把前意识和无意识描述为“类心理”的两个种类或两个阶段,这样也就可以达到协调一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说明上的困难;而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两种“类心理”在几乎所有其他方面都与公认的心理相一致——就会由于某一时期(这个时期对这些类心理或它们之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还一无所知)的偏见强而被置于不突出的地位。

现在我们就可以很自如地使用我们的三个术语——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只要我们不忘记在描述性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但在动力的意义上只有一种。就阐述问题上的不同目的而言,这个区别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忽视,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已习惯于无意识这个模棱两可的词,并且运用得也不坏。就我看来,要避免这种模棱两可是不可能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最终是一个知觉的问题,对它必须回答“是”或“不是”,知觉行为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件事物可以被知觉到或不被知觉到。谁也不能因为实际现象摸棱两可地表现了动力的因素而有权发出抱怨。

但是,在精神分析工作未来的过程中,甚至这些区别也会被证明是不恰当的,从实践角度来讲也是不够的。在许多方面,这一点已经变得很清楚了;但决定性的例证还在下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观念:每个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自我控制着活动的方法——就是说,控制着进入外部世界的兴奋发射,自我是管理着它自己所有的形成过程的心理力量,在夜间入睡,虽然它即使在入睡的时候也对梦进行稽察。压抑也是从这个自我发生的。通过压抑,自我试图把心理中的某些倾向不仅从意识中排斥出去,而且从其他效应和活动的形式中排斥出去。在分析中,这些被排斥的倾向处在自我的对立面。分析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去掉抗拒,自我正是用它来表示自己与被压抑的东西无关。现在我们在分析中发现,当我们把某些任务摆在一个病人的面前,他会陷入困境;在他的联想接近被压抑的东西时,联想就会消失。然后我们告诉他,他已经被某种抗拒所控制;但他对这一事实还是一无所知,即使他从不舒服的感觉中猜测那个抗拒现在还在他身上起作用,他仍不知道抗拒是什么或者如何来描绘它。但是,因为毫无疑问这个抗拒是来自他的自我并且属于这个自我,所以我们发现我们处在一个毫无预见的境地。我们接触到了自我本身中的一些事情,它们也是无意识,它们的行动象被压抑一样——就是说,它们在本身不被意识到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些强大的影响,它们需要经过特殊的工作才能成为意识。从分析实践的观点来看,这一发现的结果是,如果我们坚持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如果我们试图从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中追溯神经症的根源,我们就会处于一片朦胧和无穷无尽的困难之中。我们将不得不用另一种对立——它来自我们对心理结构状态的洞察,即用现实清晰的自我与由自我分裂出来的被压抑的部分之间的对立来取代这个冲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iopi.com/article/5438.html

分享给朋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特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的相关文章

弗洛伊德人性的五个需求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五句话

弗洛伊德人性的五个需求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五句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历史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带我们回顾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万物之灵”的。最初的人类祖先与动物无异,而随着1.2万年前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扩大了人际网络,有了自己部落的“神”。大约在5000年...

心理消极的解决办法 心理问题比较大该怎么自己排解

心理消极的解决办法 心理问题比较大该怎么自己排解

现在的生活高速发展,人们的心灵已经跟不上身体的拼搏。 如今“累”、“焦虑”、“高内耗”等字眼,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代名词。 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明明啥都没做,但是却感受到来自内心里的劳累。 就像是一台手机,没有人去使用它,只是放置在那里,电量也...

心理学家这3种人注定会被人讨厌 心理学上潜意识里的厌恶表现

心理学家这3种人注定会被人讨厌 心理学上潜意识里的厌恶表现

“压抑”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说,压抑是一种情绪管理方法,当我们有某种情绪,比如说难过,失望,震惊等,我们却不做出任何表达,反而竭力掩饰情绪,这就是压抑。人生在世,不可能肆意的活着,或多或少都会压抑自己的地方。而每一次压抑,其实都是对内心的一...

分手后最痛苦的5个方法 感情断舍离的正确方法

分手后最痛苦的5个方法 感情断舍离的正确方法

如果分手了,你选择怎样治自己的这一场大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未完成的记忆更加难以消除,要是想分手后做到不联系不想念,我会从以下10个方面给你建议: 1、仪式化行为,断舍离——Let it go! 建议你给自己一个分手仪式(break up...

心理学关于世界的三个真相 心理学对现实的感悟

心理学关于世界的三个真相 心理学对现实的感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反抗,也无法逃避。既然终究会死,人为什么还要活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 中年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年轻人为了上学,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老年人则一心...

恋爱过程中的真正心理学 心理学恋爱技巧

恋爱过程中的真正心理学 心理学恋爱技巧

人们说万事开头难。爱情却恰恰相反。爱情这件事,开始容易,将美好延续下去却很难。 ——青玖情感 爱情的浓度 爱情与亲情,在本质上就是有区别的两种东西。如果你觉得,你的爱情变成了亲情。那么大概率上有两种可能,一爱情的浓度降低了,二相爱的模式改变...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