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为花之君子有哪些美好品质 莲花是中国十大名花吗

潇魂蝶舞2022-06-28 16:09:39情感191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莲花的赞叹。莲花在《爱莲说》中被赋予了高洁、宁静、雅致、不染的美好涵义。它是“君子之花”,也是士大夫的人格象征。

莲花古名芙蕖或芙蓉,今名荷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尔雅》记载“荷,芙蕖……其实莲。”莲花盛开时花朵较大,是有名的观赏花卉,其根和莲子可食用,叶圆、形凸。早在西周时期莲花就已作为纹饰使用,相传周穆王就曾铸造莲花纹样的青铜巨灯。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的春秋时期莲鹤方壶,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双层并列的青铜莲花瓣构成,每一片莲瓣都是镂空造型,整件器物巧夺天工,堪称国宝。但这一时期的莲花纹饰,或许就只在于它的审美意义,而后来它的蓬勃发展,则与宗教密不可分。

佛国世界 莲花盛行

在古埃及神话中,莲花是太阳的象征,有轮回与复活之意,被奉为“神圣之花”。埃及人也一直把蓝莲花看作生命的象征,也相信其有让死者复生的能力。因此在古埃及的神殿庙宇上常常雕刻、绘画着莲花或蓝莲花。

印度佛教中则有步步生莲之说,莲花代表神圣、美好,被誉为“圣洁之花”。相传佛陀释迦牟尼诞生之日,百鸟群集、百花同开,沼泽内突然盛开了一朵大如车盖般的莲花。佛陀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后来他悟道成佛,便起座向北,绕树而行,一步一莲花。承载着佛陀而来的莲花,自然是无比殊荣。

所以,佛经又被称为“莲经”,佛国可称“莲界”,佛座又被称为“莲座”或“莲台”,甚至连袈裟都可被称为“莲衣”……真是有佛之处,必见莲花。

古印度(公元前2世纪——公元7世纪中叶),阿旃陀石窟莲花装饰壁画

莲花作为我国古老的莲科水生植物,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文化之中。屈原在《离骚》里曾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将莲叶莲花做成衣裳,表达自己高洁独行不愿与世浮沉同流合污的品质。这与古印度文化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极为相似的。所以当佛教东传,莲花也成为一种最佳的媒介与纽带。

东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佛教传入我国,莲花纹饰开始传达“出尘离染,清净无暇”的佛教教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则让莲花纹样被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南北朝 乱世之中处处生莲华

在佛教到来之前,我国本土的道教信奉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即便死后也是期盼着死而复生。而后来的佛教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它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从苦海中解脱出来。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中原大地民不聊生,人们急切盼望着安宁,祈求需的一方净土。但现实生活中哪里又有那么多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武陵源呢?于是,佛教成为了人们精神的庇护所,对于那些痛苦流离之人,石窟、石洞便成为隐居、避世的最佳场所。

隋,敦煌莫高窟第407窟三兔莲花藻井隋,敦煌莫高窟第407窟三兔莲花藻井

从北魏至隋唐,北方地区兴起开凿石窟寺的热潮,以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为主的石窟群中,莲花纹饰就被大量运用在了石窟装饰艺术中。不论是石窟壁画、雕塑,还是建筑本体的柱础、藻井,以及佛像的坐台等,均可见其身影。

建造于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528年)的龙门石窟莲花洞,其洞内穹隆顶上高浮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其直径长达3米之多,显得十分醒目壮观。莲花造型分三层,中间为莲蓬,第二层为双重莲瓣,第三层为单叶忍冬纹。围绕莲花,还有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这朵莲花,将其意象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后世的作品中多有以此为依据之作,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以此为原型。

那么在南朝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南朝》一诗里有个典故,叫“步步生莲”,说的就是南朝齐国末代皇帝萧宝卷为讨爱妃潘氏的欢心,拿出皇家窖藏的金子,打造了许多金莲花铺在地板上。潘氏踩着金莲花在宫中款款而行,美其名曰:步步生莲。同样是一步一莲花,佛陀的夙愿是“三界皆苦,吾当安之”,而亡国之君萧宝卷的这个行为反而像是画虎类犬的闹剧。但从中也能看出,莲花作为佛教文化的典型符号在南朝的熟知程度。

更不用说后来的梁武帝,他对佛教的崇信,可谓登峰造极——曾四次舍身同泰寺。因为官方崇佛气氛浓厚,使得佛教艺术也快速渗透到了民间手工业中。日常建筑、生活用具,随处可见莲瓣纹装饰。

俗世生活 莲花绽放

佛教东传,扩展了莲花的大门,也使得它逐渐走向世俗化。莲花既具有禅意,亦被赋予了吉祥寓意。它不仅盛开在江南的水塘中;盛开在石窟、墓葬中;也盛开在宫殿、官署、府第、寺庙等建筑的瓦当上;还绽放于各类金银、木质、玉石、陶瓷等器物上。

有学者总结过本土莲花纹的演变历程,从春秋至隋唐,本土莲花纹莲瓣阔大,数量较少,瓣形多为桃形;印度传来的莲花瓣则细密清瘦,排列紧密,当二者相遇后,便是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汇。典型物为唐代宝相花纹。

东汉时期,莲花纹样开始正式出现于陶瓷制品中。到了唐代时期,由于牡丹纹样开始盛行,莲花纹样在陶瓷纹饰中不再占据主领地位,但作为人们喜爱的纹饰元素仍被广泛使用。人们将莲花纹与西方的卷草纹和东方的牡丹纹相结合设计出的纹样就是宝相花纹。

从宋代开始,莲花纹变为辅助纹样。但是莲花在宋代士大夫阶层中获得重生,“花中君子”登上了历史的最高舞台,刻划形式的简约莲花纹大为流行。

元代至清代,制作工艺与绘画技术的提升让莲花纹样实现转型。莲花变得更加精致细密,细节上的把控可谓是刻画入微、日臻完美,极具艺术观赏价值,青花、斗彩和珐琅彩等技术的成熟更是锦上添花。

莲花纹被创新衍生出更多的形式,如缠枝莲、把莲等,并经常跟动物纹样一起构成图案,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丰富的图案有丰富的吉祥寓意。莲与鸳鸯的组合是对婚姻的祝福;一枝莲花则喻为“一品清廉”;莲与莲则为“连生贵子”;莲花、莲蓬和莲藕的组合意味“因荷得藕”。

莲花是神奇之花,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在宗教文化中,莲花是神圣的,代表了不被世俗污染的纯净世界,传达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思想。

在精神文化中,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纯净无染的秉性被人们所推崇,常被用来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

在民俗文化中,莲花纹样常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对生殖繁衍、美好生活、美满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在外交文化中,莲花纹样承载了东方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和平发展、友好往来的生动体现和文化融合的载体。

我国传统的植物纹样成千上万,而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莲花纹,历经千年,依旧卓然出众,静静地在一处绽放着动人的光辉。

参考资料:

1、于炜,尹艺荷,赵春阳《丝路文化视域下中国陶瓷莲花纹样的历史演变及现实要义浅析》。

2、《中华遗产·中国图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

3、唐湖湘《中国莲文化研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iopi.com/article/5828.html

标签: 美好
分享给朋友:

“莲为花之君子有哪些美好品质 莲花是中国十大名花吗” 的相关文章

母亲节花束手工制作大全图片 母亲节手工花束漂亮

母亲节花束手工制作大全图片 母亲节手工花束漂亮

本期大家都能动手指头,我们要折母亲节的爱心花束哦,兔子妈妈辛苦地照顾兔子宝宝,兔子宝宝很感恩兔子妈妈的爱。小兔子跟森林姥姥学做一束花朵,要送给妈妈。 母亲节爱心花束怎么做简单又漂亮图解 母亲节爱心花束怎么做简单又漂亮图解 让我们看看森林姥姥...

汪明荃晒与罗家英爬山照 汪明荃跟罗家英结婚多少年了

汪明荃晒与罗家英爬山照 汪明荃跟罗家英结婚多少年了

不知不觉间,“大姐大”汪明荃已经年过七旬,虽然人老珠黄,但她的气质却无人能比,与老公罗家英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十分羡慕。 5月1号晚,汪明荃于社交网上庆祝结婚13周年,并甜蜜分享当天的合照,留言说道:庆祝“喱士婚”,不知不觉结婚13年了,难得...

金陵十三钗人物海报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镜头语言

金陵十三钗人物海报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镜头语言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围绕一群女学生,将教堂作为地点,讲述中国士兵、外国神父和一群妓女为保护一群女学生的,甘于奉献,慷慨赴死的感人故事。揭示战争的残酷,讴歌战争中人性的美好。 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摧残是巨大的,导演之所以选择...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现在开了吗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图片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现在开了吗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图片

3月初,园内迎来迎春花的开放,鹅黄色的小花儿点亮了这个春天。 赏花位置:全园 赏花时间:3月初—3月底 山桃花 3月11日,山桃花零星开放,一场春雨后,山桃花仿佛被注入了能量,瞬间开满枝头。 赏花位置:天鹅湖东南侧 赏花时间:3月11日—3...

适合婚纱照的拍照姿势 单人拍婚纱照摆姿势小技巧

适合婚纱照的拍照姿势 单人拍婚纱照摆姿势小技巧

既然那么有意义,我们就用最好的方式来纪念它。 夕阳海边系婚纱照: 意境:温馨,怀念‍,安静,远离城市喧嚣,用夕阳的美作为衬托‍ 姿势:男抱女深情相望,手拉手海边散步/跑步 拍照时表情放轻松,不要太僵硬,动作都是很自然,不用很刻意地去做一些高...

30种花的花语建议收藏 什么花的花语是追求真正的爱

30种花的花语建议收藏 什么花的花语是追求真正的爱

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过几天就到了传说中“光棍节”,光棍节送花可是一门艺术活儿,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讲究礼节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现代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为表礼仪,在很多场合都会用到鲜花,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 小编掐指...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