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客帝国的观后感 黑客帝国背后的哲学

沫悲伤2022-07-14 06:43:02情感1860

在电影《黑客帝国Ⅰ》中,救世主Neo有着双重身份,其第一身份,也是在matrix(矩阵)中的公开身份为电脑公司的程序员Anderson,另一身份是他作为电脑黑客时的身份Neo,也是墨菲斯(Morpheus)所一直寻找的“救世主”Neo。从自己作为程序员Anderson的身份到接受并认可自己作为救世主Neo身份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自我怀疑并逐渐认同的过程。Neo对于自我的认知转变是电影情节发展的推动力,而这部分故事也与圣经里耶稣基督的经历相互映照。耶稣是神之子,在他现世以前,犹太人早就流传着“弥赛亚”(救世主)的传说,认为他能够带领犹太民族重返家园,因此耶稣,或者说“弥赛亚”的形象已经成为了西方人心目中能够带来拯救和希望的救世主。Neo就是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从电影开端,导演就不断暗示Neo就是耶稣,因此他人总称他为“the one”,而《黑客帝国Ⅰ》的剧情也“翻版”了耶稣被犹大出卖,又死而复活的故事。Neo从《黑客帝国Ⅱ》中先知的话中深入了解了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黑客帝国Ⅲ》中则不再依赖于Oracle的寓言,认识到了自己要“到哪里去”。Neo对自身“弥赛亚”身份的认同过程体现了拉康所谓“镜像阶段”的特点。

“镜像阶段”理论是雅克·拉康三界理论(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者”理论的一部分。拉康是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人认识的永远都是“他者”。在主体处于幼年时,在想象界通过镜像误认、虚假自恋和自我复制来建构主体本身,这是理想自我(小写的他者other)的出生地。而象征界是语言和无意识的国度,主体由主体际关系的能指构成(大他者Other)。因此主体S只是幻想和骗局,从来没有存在过。

“镜像阶段”理论针对的是主体处于想象界时的“自我”(ego)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发性认同和继发性认同两个阶段。在“镜像阶段”以前,幼儿没有自我(ego),认为自己和客观世界是一体的,这时的幼儿无法通过自我感知认识身体的完整性。“镜像阶段”是指六至十八个月时,幼儿利用反映于镜子之中的镜像确认自己的形象。在镜子中,他会看到自己,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也把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感知,意识到“我”与他者的区别。但他将在镜子中看到的自我的“镜像”与自我混同,这就发生了误认。因此拉康认为,自我(ego)从一开始就被异化和误认,后来更是成为了小写他者(other)的想象式的镜像存在。而镜像阶段以后,即主体离开想象界进入象征界时,不在场的语言象征将构建大他者(Other)——主体对客体进行认同从而构建自我(ego)。通俗来说,即是主体通过身边最亲近的他人对“我”的认识而构建自我的过程。不论是镜中的“我”还是他人眼中的“我”都是异化和虚假的自我,对自我(ego)的存在都是一种误读,真正的自我永远都追寻不得。

镜子在《黑客帝国》中既是一种物象也是一种符号。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镜像的理论,比如柏拉图的“洞穴之喻”、纳喀索斯之谜、拉康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等。镜子不仅仅能够映射出人的容貌,最关键的是能反映出人的内心态度。用苏格拉底的话说:镜子是可靠的见证,人人都需要通过他检视自身,从中得到向善的规劝。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照镜子的行为是我们的生活习惯的话,那么作为审美意象的镜子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人们通过镜子的折射所形成的“镜像”进行自我审视的时候,镜子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意味以及思考模式。当人类在面对镜子的时候,总是在追寻我看到的一切是真的吗?眼睛的注视与精神的拷问在镜像中有了一个交集。例如,在《黑客帝国Ⅰ》第29分53秒时,Neo准备在墨菲斯(Morpheus)的带领下去往真实世界时,他看到了一面碎裂的镜子,他在镜子中看到了扭曲的自我,于是Neo伸手去触摸镜子,结果镜子把他的手指吸了进去,残留的金属液体在Neo的手上不停地蔓延,最终包裹了他的全身。这个片段其实表明了此时的Neo还没有完成主体的认知,而是刚刚进入镜像阶段的原发性认同,他对镜子中的自己感到疑惑,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存在,但是他将镜中自己的“镜像”与真正的自我混同,本质上是一种误读,但也可以视作为一种自我的即将觉醒。镜像阶段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异化,在电影中,Neo开始不能完全认同Morpheus的想法,并且不相信自己的救世主身份,甚至无法相信自己在矩阵之外的人类身份。根据拉康的“三界”理论,人在经过一定的进化过程后会进入象征界。所以在《黑客帝国Ⅰ》里,Neo在杀死了史密斯之后,获得了重生,完成了自己的继发性认同,他完成了一个黑客向救世主的转变,也就是脱离了他的前一个阶段,《黑客帝国II》中代理人史密斯终于摆脱母体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也可以看作是“镜像阶段”的作用。

二、影片意象分析

1.亚洲元素

2.门

在《黑客帝国》中Morpheus曾把重大决定比喻成门,当Morpheus把Neo领到先知的房间门口时,他说:“我只能把你领到门口,你得自己走进去”。其实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双关,第一层意思是指他们眼前这个具象的门,第二层意思则是指把尼奥从矩阵里拉出来,带到真实世界里,但是Morpheus也只能做到这里,因为他没办法强制Neo的思想,让Neo去接受这个事实,所以这一扇“门”需要Neo自己去打开。在影片第1小时9分27秒时,进入先知房间后的尼奥拿起了一把勺子,在弯曲的勺子中看到了自己扭曲的脸,这里可以认为是Neo作为救世主继发性认同的开始。门在影片里既指代矩阵和锡安这两个世界的屏障,也指代Neo自己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跨越。

3.墨镜

⑴面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遮住了眼睛,就遮蔽了真实的内心。在《黑客帝国Ⅰ》中代理人史密斯两次摘下墨镜,第一次是抓到Neo后和Neo谈判,史密斯对Neo说:“你在这儿是因为我们需要你的帮助”。第二次是在审问Morpheus的时候,史密斯说:“你知道吗Morpheus,我要跟你坦白”。这两次的行为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卸下了伪装的行为,假装或者真实地展现原本的自己。

在《黑客帝国Ⅰ》中,Neo和Trinity去救Morpheus的时候,Neo第一次带上了墨镜,因为他由以前的被动逃脱变成了主动出击,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他为行动披上了一层防御。影片后部分史密斯在地铁站里跟Neo打斗的时候,他的墨镜被Neo打破了,于是干脆把墨镜取下来扔掉,继续与Neo打斗,其实这里可以看做一种鱼死网破的心理,扔掉武器,脱掉铠甲,赤手空拳地去搏斗,可以理解为史密斯卸下了自己的防御,准备与Neo同归于尽。再比如,史密斯审问Morpheus的时候,Morpheus是没有戴墨镜的,这也是全片除了在真实世界锡安(Zion)外Morpheus第一次摘下了墨镜,这就意味着他没有防御的武器或者装备,被绑在椅子上的他看起来十分虚弱,也失去了战斗力,但是史密斯却带着墨镜,这种敌强我弱的关系通过墨镜的隐喻微妙地表现了出来。

⑶身份的象征

在耗子(小家伙)设计的程序里,人物大多是带着墨镜的,在这里墨镜是一种不好的象征,意味着程序中的这些人是敌人,对待他们要有防备之心。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个程序正是为了训练Neo在矩阵中也能够保持清醒,认同自己的“救世主”身份。在影片的最后,Neo完成了对自己救世主身份的认同。如果说以前的Neo是因为好奇选择了红色药丸,被动地接受了事实,那么在影片的结尾他经历了层层磨难,并且也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所以才会选择同小分队成员一样在矩阵里带上墨镜,象征着他对自己的身份完成了认同。

三、结语

文化多样性与自我存在的多种状态,是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的一种常态。《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多元隐喻是在人、程序的二元逻辑中进行的一个探索。这种思索超越了大多数科幻电影的思维广度,从而为我们进行更多反思打开更多窗口。围绕主体性形塑而展开的隐喻象征展演,使得电影的呈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就此意义而言,《黑客帝国》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当代人的思想文化史著作。

参考文献:

[1][美]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69.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iopi.com/article/28309.html

标签: 黑客帝国
分享给朋友:

“关于黑客帝国的观后感 黑客帝国背后的哲学” 的相关文章

黑客帝国4 讲的啥 黑客帝国4讲的啥

黑客帝国4 讲的啥 黑客帝国4讲的啥

头号电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创,严禁转载) 作为一部22年后重启的经典科幻片续集,《黑客帝国:矩阵重启》(《黑客帝国4》)终于上映了! 这次的重启不同的是,不仅在电影院上映,也在流媒体上同步上线,虽然中国内地还要等到明年1月,但海...

黑客帝国为什么消灭人类 黑客帝国是真实的吗

黑客帝国为什么消灭人类 黑客帝国是真实的吗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是出自清代顺治皇帝的一首诗。 我们或多或少,在照镜子时也会反问,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存在?这类等等的生命课题。 电影《黑客帝国》开始时,尼奥也只是个平凡的上班族,平时稍微做点骇客生意,他隐...

电影黑客帝国电影风格 黑客帝国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黑客帝国电影风格 黑客帝国电影语言分析

主演 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 导演 沃卓斯基兄弟。 开头简简单单,但信息量极大。一个程序员,一个黑客,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已久的传说,矩阵。 一个电话,1999年,世纪末和千年末的那一刻,我在干什么?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这部电影就像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