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马的真相 扬州瘦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元代著名诗人马致远,在名作《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人骑着瘦马,在西风飒飒的古道上行走,眼中尽是枯藤、老树、昏鸦,这种凄凉、沧桑、孤独之感,简直会令人为之绝望。“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可谓尽人皆知,但“扬州瘦马”却知者甚少。作为明清时代,深受权贵喜欢的“瘦马”,她们一生的基本都很凄惨。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了“扬州瘦马”所指,那就是古代社会,扬州地区权贵们比较盛行的,眷养年轻女孩的陋习。
马在众人的心目中,就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牲口。它们既可以当做战场上的战马,同时也可以成为拉车用的劳动力。而“扬州瘦马”,则与马没有半点关系,“瘦马”是指代身材比较瘦的年轻女子。由于她们主要集中在扬州一带,所以才会有“扬州瘦马”一说。“扬州瘦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来自两淮的盐商。他们各个富甲一方,过着可以与皇家相媲美的奢侈生活。正因如此,所以才会对“瘦马”情有独钟。很显然,“瘦马”是一种古代女性侮辱性的代称。

成为“瘦马”的年轻女孩,会被这些盐商任意摧残和蹂躏,这种感觉,就像在虐待一匹瘦小的马一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扬州瘦马”是两淮盐商,经济过于富足、生活过于糜烂的产物。为了迎合盐商们的变态需求,甚至还形成了“养瘦马”的产业链。因为盐商的富足,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而“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瘦马”与盐商有供求关系。如果没有盐商对“瘦马”的需求,那么也就不会有一大批女孩遭殃,同时这个产业链也不会就此形成。

但事实上,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扬州一带就产生了这种变态的供求关系,女孩成为了这个产业链上的受害者。而那些以“养瘦马”为职业的人,则实现了一夜暴富的梦想。但是他们的手上,却沾满了“扬州瘦马”的血与泪。
第二、“扬州瘦马”的黑暗
从事“养瘦马”的人,被称为牙公和牙婆,他们往往都会以低廉的价格,从贫穷的家庭购买幼女。通过专业的培训,让她们懂得琴棋书画。这样就变成了一个颇有雅韵的女人,这也是两淮盐商,对瘦马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这些被称为“瘦马”的女人,虽然大多数都嫁给了富商,但是她们的婚后生活,也未必会幸福。因为这些富商,往往都是喜新厌旧之人,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淫欲,会不断将“瘦马”买进或卖出。“瘦马”一旦被送入青楼之后,她们不仅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同时还会因为年老色衰,而被赶出妓院,最终的结果,往往也只能是露宿街头。在古代封建社会,进了青楼的女人,往往都会成为人们唾骂的对象,可想而知她们的生活会有多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的虽然是马致远的孤寂和痛苦,但是同样为“扬州瘦马”的女子,结局往往都不止孤独和凄惨,有很多人甚至还会死于非命。所以“扬州瘦马”,不仅是对女性人格的践踏,同时也是对生命的威胁。
结 语
提起扬州,很多人都会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以及“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但是扬州不仅有美景,还有那些掩盖于美景之下的凄凉。“扬州瘦马”只是冰山一角,毕竟古人云最是风流扬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