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继后不选纯妃 乾隆为什么不废那拉皇后
乾隆,一位将清朝推向鼎盛巅峰,也让清朝盛极而衰的皇帝!在位60年,实际执政超过63年,好大喜功的他自号“十全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极尽风流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后妃多达45位,包括逝后追封,共计皇后3位,皇贵妃5位,贵妃5位,妃6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答应4位。这还只是登记造册、有名有份的,如果加上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之类的,实际数量可就难以估计了。
对于乾隆皇帝的情感史,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他与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爱情,以及乾隆后期对于孝仪纯皇后(令妃)的独宠。除之之外,还有一位也被人熟知,那就是因断发而被乾隆“不废而废”,厌恶至极的继后那拉氏!
如果有人问,谁是乾隆后宫最受乾隆皇帝宠爱的后妃?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富察皇后或者令妃。这也几乎成了一个“共识”,成为了主流!但我却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皇帝一生最宠爱之人!

那些入葬裕陵的乾隆后妃
清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地宫内葬有乾隆皇帝本人,以及他的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两位皇后分别是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妃),三位皇贵妃分别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和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有资格葬入裕陵,无疑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同样代表着她们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分量远超他人。我们逐一做个简单的分析。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和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慧贤和哲悯都是最早侍奉乾隆的侍妾,她们跟随乾隆的时间比富察皇后还要早,因此从感情上来说相对比较特殊。
哲悯是最早为乾隆诞下子嗣(大阿哥)的后妃,但她在乾隆登基前不久便去世了。直到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才以哲悯诞下皇长子而追封她为皇贵妃。去世十年后才被追封为皇贵妃,可见乾隆对她的感情虽然不浅,但也绝对深不到哪里去。主要还是哲悯去世太早,两人开始相处的时间虽然最早,但相处时间却并不长,感情自然不会最深厚。
慧贤最初只是使女身份,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超拔为宝亲王侧福晋,原因则是因为慧贤的父亲治水有功,不仅升官而且也让慧贤沾了光。慧贤是乾隆册封的首位皇贵妃,但她也只做了3天的皇贵妃便薨逝了。乾隆对她的册封显然是病重“冲喜”晋封。况且,慧贤并没有为乾隆皇帝诞下子嗣,她显然也不会是乾隆的最爱。
淑嘉和令妃一样,是为乾隆生育皇子最多(4个)的后妃,并且淑嘉生育的四位皇子长到成年的有三位,这样的生育能力和皇子存活率最终让淑嘉成功获得陪葬裕陵的资格。换句话说,能有机会给乾隆生育这么多儿子,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乾隆对她的喜爱。但淑嘉生前只晋升到了贵妃级别,并且在生育了三位皇子后都仅仅只是嫔。在继后那拉氏成为皇贵妃后,淑嘉才得以晋升到贵妃。从她的晋升道路不难看出,乾隆对她的喜爱有限。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妃):
乾隆十年(1745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魏佳氏从魏贵人快速晋升到了令妃,并且这是在没有生育子嗣的前提条件下。这种晋升速度,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乾隆对她的喜爱,当然此时的魏佳氏很年轻。令妃一生为乾隆生育了4子2女,是为乾隆皇帝生育最多的后妃。在继后那拉氏“不废而废”之后,令妃晋升为皇贵妃,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后宫之主。但这时的令妃能够统摄后宫完全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或者说是母凭子贵。
之所以说令妃并不是乾隆最爱之人,主要因为她生前没有被立为皇后,哪怕那时候继后那拉氏已经过世多年。还有,在令妃去世前两年,十五阿哥已经被秘密立储。在后位空缺多年,且儿子被秘密立储的前提下,乾隆始终不愿意立她为后。虽然最终在嘉庆继位后被追封为皇后,但意义完全不同。相较于富察皇后薨逝后,继后那拉氏马上被确立为继后,令妃真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孝贤皇后富察氏:
孝贤皇后富察氏作为乾隆皇帝的原配,在雍正五年(1727年)嫁给乾隆为嫡福晋。当时富察氏15岁,乾隆16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加上当时乾隆还是宝亲王,两人的感情相对真挚纯粹。
在嫁给乾隆的第二年,富察氏就开始为乾隆生育子嗣,4年3胎,两女一子。其中唯一的儿子便是乾隆第一位立储的皇子,二阿哥永琏,可惜于乾隆三年(1738年)夭折。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立为皇后,并且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度诞下七阿哥永琮。乾隆想要再立嫡子为皇太子,七阿哥却不幸再度夭折,年仅两岁。接连痛失爱子的富察皇后也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薨逝。
乾隆爱富察皇后吗?爱!毕竟是青梅竹马,又是发妻,两人的感情毋庸置疑。但是不是最爱,这就有待商榷了。
有人会说,乾隆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悲痛和暴躁做不得假,甚至因为大阿哥和三阿哥在葬礼上不够悲痛,怒斥他们“不忠不孝,不配为人子”,并以此为由彻底断绝了他们继位的希望。
“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杀伊等,伊等当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并请诸王、大臣共鉴,绝不食言。”
客观地说,大阿哥和三阿哥均非富察皇后所出,与富察皇后之间感情有限,情感上不够悲痛实属正常。如果两位皇子在葬礼上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那才不正常。
乾隆十三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十三年前雍正皇帝驾崩,而乾隆登基之时正好又是乾隆十三年。
“本朝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
显然,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葬礼上大发雷霆有着非同一般的原因。一方面是源自富察皇后的薨逝本身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是乾隆趁机开展的一场对下属官僚集团的政治风暴,目的就是为了整顿朝野,巩固皇权。
纯粹的葬礼被参杂了浓郁的政治目的后,也让乾隆和富察皇后之间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至少,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葬礼上表现出的悲痛变得没那么真心和纯粹了。
再者,乾隆皇帝作为一名历史留名的“大诗人”,在富察皇后薨逝后为她写了大量缅怀、纪念的诗。这非但不能体现出乾隆对富察皇后非同一般的爱,反而成为了他对富察皇后并没有那么深爱的一个佐证。如果这些诗都是在富察皇后生前所写,或许还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感情,偏偏在她死后写了一首一首又一首。乾隆皇帝这种刻意写诗的行为,更像是在为自己设立一个深情的情痴人设,不是写给富察皇后而是写给天下人看!

综上,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死后的各种看似恩爱的行为举止,并不说明他对富察皇后的爱独具一格。
为何说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皇帝最宠爱之人?
第一、乾隆后宫中晋升速度最快。
乾隆继后那拉氏在雍正年间嫁给乾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被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晋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薨逝后便被确立为继后。因为在富察皇后27个月丧期内,先晋为皇贵妃。
继后那拉氏的履历比之令妃还要出彩!令妃从妃到贵妃花了11年,从贵妃到皇贵妃花了6年;反观继后那拉氏,从妃晋升到贵妃只花了8年,从贵妃到皇贵妃只花了3年!要不是因为富察皇后的丧期,继后那拉氏是可以直接从贵妃晋升为皇后的。更重要的是,令妃从妃晋升到贵妃期间是生育了诸多子女的,一定程度上是母凭子贵。而继后那拉氏一直到被立为皇后都没有生育子女,属于“无子封后”。
那拉氏凭什么坐上皇后宝座?难道仅仅凭借所谓的“出身名门”?要知道继后的出身虽然不错,但也是相对后宫其他嫔妃来说,镶蓝旗也只是“下五旗”,仅凭这个是远远不足以让她成为皇后的。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乾隆皇帝对她的偏爱!
第二、清朝第一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32岁的那拉氏被册封为皇贵妃,也是乾隆时期最年轻的皇贵妃。皇贵妃的册封仪式盛大隆重,为此乾隆颁布了许多恩诏。乾隆还令百官穿蟒袍补服庆贺她封皇贵妃,这在清朝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甚至,乾隆皇帝为那拉氏特意创立了一个新的后宫“职位”,那就是“摄六宫事皇贵妃”。如此用心的乾隆,你能说他不爱那拉氏吗?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特地下诏,破例提高皇贵妃的仪仗规格。
乾隆十四年,乾隆帝下令提升后宫的仪仗规格,改皇后、皇太后仪仗名为仪驾、将皇贵妃准用明黄仪仗写入会典并增加了仪仗数量。此前的大清会典规定:皇贵妃、贵妃仪仗相同,都只能用金黄色。
也就是说,此时宫中除了皇帝和皇后外,只有那拉氏唯一有资格使用明黄仪仗。都已经确立那拉氏继后身份了,只因为丧期要延后,乾隆皇帝却迫不及待地让那拉氏享受到皇后待遇,是真的用心了啊!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仿照了顺治皇帝对宠妃董鄂妃的做法。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此时的那拉氏之于乾隆,几乎等同董鄂妃之于顺治!顺治对于董鄂妃的宠爱还需要多说吗?
清代皇贵妃中只有她和董鄂妃册封时昭告天下。清代以册立后妃祭告各地神灵的仅有4次,那拉氏一人占了两次,因册封皇贵妃祭告神灵的更是仅有她。按照惯例,只有立后才给皇太后加上微号。清代妃嫔中享此殊荣除了那拉氏也仅有董鄂妃。
第三、裕陵剩下的棺位是留给谁的?
乾隆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目前为止只说了六位。还剩下两位分别是纯惠皇贵妃苏氏和庆恭皇贵妃陆氏。其中庆恭皇贵妃陆氏在乾隆在位期间仅仅只是到了庆贵妃,她的皇贵妃是嘉庆皇帝追封的,因为感念其在嘉庆皇帝年幼时的抚育之恩。另一个就是纯惠皇贵妃苏氏,也是乾隆皇帝真正意义上的汉人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氏曾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但后来因为其子(三阿哥)的原因被乾隆所冷落。即便如此,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苏氏病重时,乾隆皇帝亲自探望过两次,包括苏氏临终当日的一次。这也是其他嫔妃所不曾有过的特殊待遇,毕竟身为皇帝对这些还是有所避讳的。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在其病重期间晋封苏氏为皇贵妃,可见苏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低。
按照正常情况,纯惠皇贵妃是绝对有资格入葬裕陵的。但当时裕陵地宫内,全部的7个棺位已经分别葬入了富察皇后、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以及淑嘉皇贵妃4人。除去乾隆皇帝自己预留的一个棺位,还剩下两个。其中一个是属于继后那拉氏的,另一个则是为嗣皇帝生母所留(可能出现嗣皇帝非嫡子的情况)。因此,乾隆皇帝特意单独为纯惠皇贵妃建造了皇贵妃园寝。
继后那拉氏因为断发被“不废而废”后,第二年就薨逝了。她最终被葬入了纯惠皇贵妃的园寝。而裕陵中后来又葬入了令妃和乾隆皇帝自己,也就是说7和个棺位只用了6个,剩下那个是留给谁的呢?
裕陵中最后入葬的是乾隆皇帝,换句话说,在他驾崩前他是可以再选择一位嫔妃入葬裕陵的,但他却没有!显然,在乾隆心目,这个棺位早已有了主人,但却永远无法入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