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与九零后恋爱 90后与零零后相处
因为下面要出具谈对象的数量分析,所以对于谈对象的标准定义,我在这里做一个说明。
仅仅精神恋爱是不算的,仅仅有身体交流的也不算,如果你花几百块钱也算一次,那收钱的小姐姐不是都几百几千次了。如果仅仅是精神恋爱,那就只能算是友谊,要不然小学生拉个小手送个棒棒糖也能算了。

可能有备胎会问,有实质性进展(身体)的备胎是算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吗?不要忧虑,这个可以算一个的,要是海王的话,踩几个算几个。
那拉拉们会问,我们算不算,算不算?请恕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因为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开放程度差异,所以只说个大概。 先说八零后,一般初中开始有恋爱的,但是都还比较保守,最多拉个小手,而真正有进展的百不足一,那谈对象的就算1%。
到了高中,虽然年龄更大了,但是学业压力也很大,加之那年代普遍也不富裕,开个房的钱够一个月饭票了,谈对象的大概只有5%。到了大学就放开了,挑挑拣拣,感觉合适了直接确定关系很快就会开房畅谈人生理想,这时候能占到50%,当然还有没上学去工作的,比例也差不多。大学毕业到了社会工作后,个人和家里都有会着急,于是恋爱更多了,八零后目前结婚率70%,还有不少离婚的。林林总总。谈过三两个的已是普遍现象。
下面对八零后做一个归纳:
普通级2个,优秀级5个,卓越级9个,辉煌级不可数。
而九零后和零零后在这方面是递增的,先得出个数级别 九零后,普通级3个,优秀级5个,卓越级10个,辉煌级不可数。 零零后,普通级4个,优秀级6个,卓越级12个,辉煌级不可数。
虽然八零九零和零零数字差别不大,但是基数其实相差很多,因为普通人占大多数,零零后显然在80后的两倍以上,而对于优秀和卓越的人才,在任何时代相差都是不大的。
毕竟普通人要占总人数95%,优秀的人才4%,卓越的人已是百里挑一,辉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方面有两种排华,一种是数量排行,一种是先发优势,社会和大学搞对象是普通级,高中是优秀,初中是卓越……
当然,不是提倡早恋,毕竟古代或者国外一些国家十五六岁结婚生子也很是常见,而所说也是却有其事。
搞对象毕竟也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生存繁衍,长盛不息。也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伟大的解放事业
看看现在好多九零后,零零后,不思结婚,只想恋爱。长此以往对身体真的好吗?这样子真的快乐吗?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